2023教资面试结构化:时政最后30道题(5)

来源:招教网时间:2023-05-11 11:26:12责任编辑:zz148

关键词: 教师资格证

  • *备考没方向?
  • *考试时间不清楚?
  • *成绩看不懂?
  • *考试内容没有掌握?
  • *拿证之后何去何从?
  • *别人上岸也这么难?

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
▪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
▪ 获取1对1备考指导


21

“幼小”衔接巧融合无缝对接助成长

热点概述

随着新学期的到来,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跨进了小学校门成为了小学生,从幼儿园到小 学,如何帮助孩子适应新环境新变化,学习新课程新知识。2021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 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减缓衔接坡度,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从 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要求从当年秋季学期开始,各省(区、市)全面推行入学准备和入学 适应教育,把一年级上学期设为入学适应期。

模拟题

幼小衔接要做好,你认为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

答题点拨

幼小衔接是儿童们进入到小学教育当中比较关键的过渡期,很多家长会在幼小衔接上感 到焦虑。伴随着双减政策的开展,部分家长认为幼小衔接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那么,我 们的教育部门针对幼小衔接,也展开了不同的规划。我认为幼小衔接要做好,首先可以从以 下三个方面来进行:

课程方面:对于幼小衔接的课程,可以以结对子的方式,在幼儿园阶段,为了做好铺垫 和过渡,可以开设相关的幼小衔接课程,从身心,生活,学习,社会准备等方面形成一定的 幼小衔接课程规划,循序渐进地让幼儿了解小学生活,提前做好准备。可以与一些试点学校 做好沟通,请小学的教师到试点幼儿园进行授课,让幼儿感受小学阶段教师的教学风格,提 前了解小学学习生活。

教研方面:为了共同构建完整的幼小衔接课程,在教育教研上,也需要幼儿园、园方与 小学共同组建团体联合教研。拟定合理的书籍教材,作为课程的依托,包括PPT展示的设计, 课程教学环节的大概内容,课程的体系构建等等。通过联合教研,结对子的三方逐渐达成共 识。幼小衔接不仅限于儿童的知识准备,更重要的是自理能力准备,心理和环境适应性准备 等。幼儿园和小学把这些不同层面的需求,设计到各自的课程体系里,并定期对相应的实践 探索进行经验总结。

组织方面:组织幼小衔接过渡和试点,需要教育部门印发相关的指导意见,以及学校和 各园区配合,共同开展活动。作为教师队伍当中的幼儿园园长,作为小学所派出去上课的教 师,都需要明确幼儿的特点,在举行的相关活动中注意方式。对接方面,可以由相关的园区 划定的升学学校伸出援手,做好试点,学生能够提前熟悉环境,以顺利过渡到将来的升学当 中。

根据幼儿将来步入小学所接受的素质教育为中心点反推,那么在幼小衔接的课程当中, 也可以适当的进行小学科学综合实践劳动教育,以及将有地方特色的课程拟定成活动,让幼 儿在活动中提前接触素质教育的类型,在活动中以玩耍的形式,感受小学教育的美好。

22

从“幼有所育”到“幼有优育”

热点概述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国家连续实施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把实现“幼有所育”置于 解决民生问题之首、《“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颁布与实施……十年来,学 前教育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学前教育面貌呈现格局性变化,从“幼有所育”向“幼有优 育”快速转变,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模拟题

从“幼有所育”到“幼有优育”,对此你怎么看?

答题点拨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幼儿教育应自小 开始,为终身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办好学前教育、实现幼有所育,是党的十九大作 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党和政府为老百姓办实事的重大民生工程,关系亿万儿童健康成长, 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党和国家事业未来。学前教育从“幼有所育”到“幼有优育”,说 明学前教育水平得到显著提高,这是一个向好趋势。

首先,“幼有所育”是指凡是幼童都必须得到应有的养育。过去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了 “入 园难入园贵”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各地加大了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增加优质普惠 学位资源,逐步优化学前教育资源配置。

其次,“幼有优育”是在“幼有所育”的基础上,对学前教育提出的进一步的要求。是 学前教育从数量到质量的整体飞跃。有利于为幼儿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为了实现“幼有优 育”,各地区不断提升幼教师资力量,幼教师资队伍培养体系日趋完善。高素质的幼儿教师 队伍是高质量学前教育的有力保障和关键支撑。一方面,幼儿园教师培养规模持续扩大。另 一方面,幼儿园教师队伍的专业能力不断提升,为良好的教学打下基础。从师资数量到教学 质量,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除此之外,伴随各级各类幼儿教师培训项目的实施,教师 职后培训全覆盖正逐步实现,这也使得教师的保教能力得到稳步提升。

最后,在实现从“幼有所育”到“幼有优育”的过程中,在各个环节我们都需要不断的 强化监督措施,避免因为监督不力而产生的各项问题。对家长来说,家长能够更加放心,在 一定程度上缓解家长的教育焦虑。对于幼儿园来说,能够更好地践行自己的教育责任,形成 良好的园风园气。对于社会来说,能够形成正确的舆论风气,增强对学前教育的信任感,除 此之外,积极健康且三观正确的未来的接班人对于促进社会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总而言之,从“幼有所育”到“幼有优育”,体现了政府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也体现了 政府的责任与担当,更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23

全面提升特殊教育办学质量

热点概述

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根据中央有关文件要求,近日,教育部印发了《特殊 教育办学质量评价指南》。

《评价指南》强调,要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特殊儿童成长规律和特殊教育发展规律,加快建立 以适宜融合为目标的特殊教育办学质量评价体系;要坚持正确方向、育人为本、统筹兼顾、 以评促建,全面提升特殊教育办学质量,促进特殊儿童自尊、自信、自强、自立。

《评价指南》根据特殊教育办学特点,明确了政府履行职责、课程教学实施、教师队伍 建设、学校组织管理、学生适宜发展等5方面评价内容。在政府履行职责方面,包括坚持正 确方向、统筹规划布局、改善办学条件、强化经费保障、健全工作机制5项关键指标,旨在 促进地方政府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对特殊教育工作的领导,落实“特教特办”完善 特殊教育办学体系,提升特殊教育保障水平。

模拟题

关于教育部印发的《特殊教育办学质量评价指南》,你怎么看?

答题点拨

随着对特殊教育的关注越来越多,人们对于特殊教育的重视也与日俱增。我觉得《特殊 教育办学质量评价指南》的印发,意义重大。

首先,《评价指南》要求遵循特殊儿童成长规律和特殊教育发展规律,加快建立以适宜 融合为目标的特殊教育办学质量评价体系,对于特殊儿童来说,能得到更加专业、系统的教 育,更好地促进他们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其次,对于特殊教育学校来说,《评价指南》 给出了方向性的要求,师资队伍建设更加规范,课程实施上更加高效,学生也能接受更加适 宜的教育,能够很好地提升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质量。最后,对于当地政府来说,能够在抓 好普通中小学办学的同时,将特殊教育这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落实到位,使每个孩子 都有学上、上好学。

我觉得,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更好地促进特殊教育的发展。

第一,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应遵循《评价指南》的要求,严格地进行选拔、培训和考 核。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情况复杂,需要专门的专业人士执教,教师队伍的建设需要严抓。 第二,特殊教育学校的课程设计体系需要完善,设计出更加有针对性的、切合孩子身心情况 的课程,并严格实施,实时监控效果,随时调整。第三,社会媒体应当对特殊教育学校的开 办进行正向的宣传,让更多家长了解到自己孩子能够接受专门的教育,保证特殊孩子健康成 长,将来融入社会。

我相信经过不断实践,特殊教育的办学能做得越来越好,特殊儿童能接受到越来越好的教育。

24

用心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

热点概述

8月22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教材插图问题的调查处理通报, 并同步发布排查情况和插图重绘工作情况等。从社会大众普遍舆论、有关媒体平台互动评论 来看,发布结果兑现了承诺,回应了民意。事件的调查处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材育人功能 的高度重视,体现了教育主管部门全面加强和改进教材工作的坚定决心和行动能力。

领导明确指出,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正因为教材建设是事关未来的战略工程、 基础工程,是教育教学的关键要素、立德树人的基本载体,教育部党组高度重视,针对人民 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教材插图问题,2022年5月成立调查处置工作组,通过约谈相关人员, 调阅原始资料,听取专家意见,征求一线教师意见等方式,认真调查核实。从调查处理通报 可以看出,整个调查直面问题真相,清晰划分责任,既指出了教材插图存在的三方面问题, 也对教材编制单位存在的问题和主管部门的责任进行了明确认定,对责任单位和相关责任人 做出了严肃处理。

教材无小事。教育部依法依规对有关单位和27名失职失责人员进行严肃追责问责,被 追责的既有主管部门,也有直接责任单位,调查不回避问题、处理不避重就轻,体现了教育 部门高度负责的态度,也表明了教育主管部门以扎实行动确保教材体现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 值导向的责任担当。

在调查处理的同时,教育部积极推动教材插图问题的整改,并如期完成插图的重绘工作, 公布的部分重绘插图获得广大网友认可。在此基础上,教育部门举一反三,对全国中小学教 材教辅和进入校园课外读物的插图及内容进行了全面排查整改,国家教材委专家委员会近 350位专家,在很短的时间内,对中小学在用的359套2487册国家课程教材等进行全面审 读,以扎实的工作进一步规范教材教辅。

模拟题

教育部发布了关于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教材插图问题的调查处理通报,在调查处理 的同时,也积极推动教材插图问题的整改。对此你怎么看?

答题点拨

俗话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科书作为传播知识的重要载体,是立德育人的关键,更 要谨慎对待。但是当下部分教科书不仅没有发挥应有的价值,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未成年 人的成长,这种现象值得深思,应该及时整改,发挥教科书应有的作用。这种不良插图事件会带来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

其一,影响儿童的审美观念以及价值观念的塑造。教科书是儿童学习的重要工具,其中 的画面文字会对未成年人的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未成年人正处在审美的启蒙阶段, 对于教材也会进行学习和模仿。涉事教材中的插画画风粗鄙,这会严重影响孩子对美的认知 与感受,也和我们的传统真善美的价值观念相违背,更可能会把孩子引入歧途。

其二,从长远来看,更加会影响一个国家文化的长远发展。文化是一个国家最深沉的内 涵,但是作为传授知识的教科书都存在问题,这会严重干扰文化的传承,甚至影响到文化自 信。

无风不起浪,凡事不有因。出现这种不良插图事件也值得我们去深究原因。一方面反映 了教材的审核机制存在着问题。可能在之前的审核中更加注重的是文字的审核,而忽略了对 图画的考察。另外网络上也出现过对教材的质疑声,但并没有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所 以在此时才会受到民众的讨伐。另外反映的是当下国际竞争的新形势,尤其对于文化的渲染。 当下一些国人过分追捧外国文化,对外国文化的过分宣传也会对当下国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

教材内容事关下一代的教育问题,需要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为了全面落实教材编写、 审核、出版、发行等主体责任,可以做好如下安排:

第一,严格审核机制,从源头把关。教育主管部门对教材的审核更要审慎对之,从文字 到内容到图片都要严格审查,实行责任追责机制,出现问题,一查到底。

第二,畅通反馈渠道,接受全民监督。在对设计方案进行审核时还可广泛征求大众意见, 多考虑社会影响、社会价值,做好法律与社会道德的风险评估,接受全民的监督,再做最终 定夺,事关下一代的教育,“小事”不小。创作者肩负着更多社会责任,更应对绘本呈现的 内容进行严格审查,以免对孩子的行为举止产生误导。

只有高标准严要求,才能以敬畏之心编写教材,以精品教材启智增慧、培根铸魂。

25

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

热点概述

教育部在前期广泛调研、公开征求意见基础上,制定颁布《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 (以下简称《规则》)。《规则》回应了社会关切的教育热点问题,在起草过程中就受到了 各方面高度关注。《规则》第一次以部门规章的形式对教育惩戒做出规定,系统规定了教育 惩戒的属性、适用范围以及实施的规则、程序、措施、要求等,旨在把教育惩戒纳入法治轨 道,更好地推动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规则》于2021年3月1日起实施。教育部积极指导推动各地、各校贯彻落实《规定》, 依据《规则》健全教育惩戒的实施、监管和救济机制,让学校、教师会用、敢用、慎用教育 惩戒,让家长、社会理解、支持、配合学校、教师教育和管理,共同营造良好教育生态。

模拟题

你怎么看教育部制定的有关教育惩戒的条例?

答题点拨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是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保障和规范学校、教师 依法履行教育教学和管理职责,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背景下 制定的,《规则》的出台对于教师教育管理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老师,在实施教育惩戒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育人为本。应当基于关爱学生的宗旨、符合育人规律,达到教育学生遵守规则、增强 自律、改过向上的目的。

2.合法合规。应当以事先公布的规则为依据,尊重学生基本权利和人格尊严,遵循法治 原则,程序正当、客观公正。

3.过罚适当。应当根据学生的性别、年龄、个性特点、身心特征、认知水平、一贯表现、 过错性质、悔过态度等,选择适当的惩戒措施,实现最佳教育效果。

4.保障安全。应当事先了解学生行为动机、判断行为性质,并注意方式、场所和环境的 安全,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

如果我成为一名教师后,我一方面要及时了解、学习国家有关的教育法律法规,让自己 的教育行为能够做到有法可依;另一方面也要慎用惩戒措施,因为毕竟是对学生的惩戒,多 少都会对学生产生一些负面影响,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尽量避免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


2024教资上岸大本营

  • 考试公告
  • 成绩查询
  • 资格认定
  • 备考讲座

扫码进群,备考路上不孤独,互帮互助,共同上岸!

点击打开

收藏

复制链接

微信扫一扫

手机登录下载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

— 登录账号,免费查看完整备考资料 —

每日一练

历年试题

面试宝典

时政热点

欢迎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