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大心理学考点汇总太太太有用啦!每年考,背它!

来源:招教网时间:2019-10-26 15:52:52责任编辑:yangguang

关键词: 教师资格

  • *备考没方向?
  • *考试时间不清楚?
  • *成绩看不懂?
  • *考试内容没有掌握?
  • *拿证之后何去何从?
  • *别人上岸也这么难?

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
▪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
▪ 获取1对1备考指导


全国教资备考群:609745439(点击进群,群内定期分享教资备考笔面通关资料包,并有专业老师答疑解惑)



心理学相关知识


1.1879冯特

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2.(考)感觉适应

①暗适应。从亮的环境到暗的环境,开始看不到东西,后来逐渐看到了东西,这叫暗适应。

②明适应。从暗的环境到亮的环境,开始觉得光线刺得眼睛睁不开,很快就习惯了,叫明适应。

3.(考)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

指没有预定目的、也无需作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如教室里上课,走廊突然有声响,学生目光转移)

4.(考)注意的品质

(1)稳定性(保持的时间长短);(2)注意的广度;(3)注意的分配: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4)注意的转移:指注意的中心根据新的任务,主动的从一个对象或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另一种活动上去。

5.瞬时记忆

瞬时记忆又被称为感觉记忆具有时间短、容量大、形象鲜明、容易衰退的特点。图像信息储存的时间约为0.25~1秒之间,声像信息储存的时间也仅为2~4秒。

6.(考)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是在信息一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在一分钟之内的记忆(一般是30秒左右,它的信息容量为7±2个组块(单位),平均值为7,易受干扰。

7.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简答题,材料分析题)

①有明确的记忆目标和加强学习的主动性。②在理解学习材料意义的基础上记忆。③运用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的质量。④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整理,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⑤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⑥运用合理的复习方法,止知识的遗忘。⑦适当过度学习(1.5倍效应)


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阶段

(★


1.婴儿期(0~1.5岁),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

2.儿童早期(1.5~3岁),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克服怀疑与羞怯感。

3.学前期(3~6岁),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4.学龄期(6~12岁),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5.青春期(12~18岁),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建立自我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

6.成年早期(18~25岁)恋爱与婚姻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

7.成年中期(25~50岁),主要通过生儿育女,获得繁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现着关怀的实现,积极的成果是关怀后代。

8.成年晚期(50岁以后直至死亡),这一阶段主要是为获得综合的完善感,避免绝望与沮丧。


气质四种类型

(★


(考选择题)

①多血质类型的特点:好动、反应迅速、善交际、适应性强、粗枝大叶

②胆汁质类型的特点:莽撞、暴躁易怒、热情忽高忽低、表里如一、刚强。

③黏液质类型的特点:沉默寡言、自制力强,有些死板,缺乏生气,可塑性差。

④抑郁质类型的特点:孤僻、敏感、不善交往,易多愁善感


学生身心发展影响理论及影响因素

(★考:单选)


①内发论:

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代表人物及观点:孟子(性善论)、威尔逊(基因复制)、格赛尔(成熟势力说)、弗洛伊德(性本能)、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高尔登(优生学)

②外铄论:

认为个体心理发展的实质是环境影响的结果,环境影响决定个体心理发展的水平与形式。

代表人物及观点:荀子(性恶论)、洛克(白板说)、华生(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斯金纳(人格可以通过外在的强化或惩罚手段来加以塑造)

③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在主客观条件大致相似的情况下,个体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对人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及其教育要求

(★考)


1.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要求教育要循序渐进地促进儿童的发展。

2.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要求教育应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不能搞“一刀切”。

3.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把握小学生学习的“关键期”。

4.个体身心发展具有差异性,要求在教育中应注意因材施教。

5.个体身心发展具有稳定性可变性,要求教育因势利导、顺应规律。

6.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要进行长善救失,如盲人听力好。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的基本过程(常考)

(1)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

(2)同化和顺应——认为图式的变化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个过程来完成的。同化主要是指个体对环境的作用,顺应主要是指环境对个体的作用。

(3)平衡——平衡是指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个较高的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

2.皮亚杰把认知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即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考,选择题)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

(2)前运算阶段(2~7岁)

主要特征: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单性思维,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不具有可逆性等。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多向思维,思维可以逆转,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具有守恒性和可逆性、出现了去自我中心主义。

(4)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

特征:①认识命题之间关系;②进行假设——演绎推理;③具有抽象逻辑思维;④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灵活性。


学习动机理论


(一)行为主义的强化动机理论

主要代表人物是巴甫洛夫斯金纳。行为主义强化理论把动机看做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冲动力量,并特别重视用强化来说明动机的引起与作用。

(二)需要层次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

(三)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初由麦克里兰阿特金森提出。成就动机的强度由力求成功与避免失败两方面共同决定的。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学生有可能选择的是成功概率约为50%的任务,因为这种任务富有现实的挑战性。因此,需要教师适当掌握评分标准,要让学生感到,取得好的成绩是可能的,但也不是轻易取得的。

(四)期望理论(考)

罗森塔尔效应强调:教师的期望对学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认为,个体动机依赖于他们对成功的机会和成功价值的估计。当成功的可能性处于中等水平时,动机强。

(五)自我效能感理论

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理论——将强化分为三种:一是直接强化,即通过外部因素对学生行为予以强化;二是替代性强化,即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三是自我强化,即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他认为,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六)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常考,选择题,简答题)

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

(七)奥苏伯尔的成就动机论(考,选择题)

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

①认知内驱力——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

②自我提高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个体想要通过学业成就来赢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这种需要是由人的基本需要——尊重和自我提高的需

③附属内驱力——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如教师、家长等)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学习策略

(★考)


迈克卡的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

(一)认知策略(考,选择题)

复述策略:如抄写、划线等

精细加工策略:如总结、做笔记等。

组织策略:如选择要点、列提纲等。

(二)元认知策略(简答题)

计划策略:如设置目标、浏览、设疑等。

监视策略:如自我测查、集中注意、监视领会等。

调节策略:如调查阅读速度、重新阅读、复查、使用应试策略等

(三)资源管理策略(简答题)

时间监督:如建立时间表等。

学习环境管理:如寻找固定地方、安静地方、有组织地方。

努力管理:如归因于努力、调整心境、自我谈话、自我强化等。

他人支持:如寻求教师或伙伴帮助、小组学习等。


教学过程设计

(★考)


1.教学过程四个组成部分

(一)导入新课

课堂导入的方法(▲选择题高频考点)

①直接导入法:①实物、教具演示②实验引导法③视听导入法

②设疑导入:①问题导入法②以旧引新法(温故导入法)③悬念导入法

③趣味导入:①事例导入法②故事导入法③游戏、活动导入法④歌谣、谜语导入法

④目标展示导入

⑤经验导入

(二)新课讲授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总结

2.教学过程的五个基本阶段:(选择题、教学设计题)

①激发学习动机②领会知识(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③巩固知识④运用知识⑤检查知识

3.教学实施的环节:(选择题、简答题)

①备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②上课(是教学工作诸环节中的中心环节)③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④课外辅导⑤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2024教资上岸大本营

  • 考试公告
  • 成绩查询
  • 资格认定
  • 备考讲座

扫码进群,备考路上不孤独,互帮互助,共同上岸!

点击打开
收藏

复制链接

微信扫一扫

手机登录下载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